与往年不同的是,本届进博会上,多家eVTOL企业集中亮相。时的科技也将真机搬进了展馆,更是在展馆内建了一座“航站楼”,以模拟未来低空出行全流程。
“线年适航取证之后,目前公司也已签有数百架eVTOL订单,这中间还包括海外订单。此次进博会我们完成与中东客户的合作签约。”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在进博会期间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透露,公司还完成了数亿元的B轮融资,公司第一个总装制造工厂将落地芜湖。这也是公司针对未来适航取证后的市场预期,所做的产能储备。
从客户需求来看,安全是首要的,其次便是噪声低,经济性好。经济性好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需要较低的购置成本、飞行速度快、载重比大等。用户层面,也在注重高安全性的同时,追求乘坐价格低和抵达目的地时间短。据黄雍威介绍,目前时的科技的E20产品已然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。
好飞机是飞出来的。曾为空客中国总工程师的黄雍威更是清楚知道这一点。他对载人eVTOL的安全性的理解也更为深刻。
“实际上我们从去年10月份至今,都不断在做倾转过渡飞行的测试,预计2026年获得适航取证。按计划,2027年将会全面步入商业化阶段。”黄雍威表示,安全性上,E20采用了多冗余架构,因此任何一个电机、螺旋桨、电池包损坏,都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,安全性远高于直升机。
“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端来看,并非E20的主要制造成本。目前整机成本初级阶段约千万元,初步测算未来量产后,预计每架售价能降至700万-800万元。”黄雍威表示,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所选择的先进构型。
财联社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时的科技的E20的构型为倾转旋翼,而这一构型,也使得其eVTOl产品仅需4组包,且该构型使得eVTOL在同等能耗下,飞得更快且飞得远,单次里程能达到200公里。
黄雍威进一步解释,复合翼构型的eVTOL在起飞降落与直线飞行(即向上与向前)两个阶段,会采用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,这也代表着起飞降落阶段的动力系统(比例约占3/4)在水平飞行时会处于停止运行状态,不仅会加重eVTOL的整体重量,也会增加成本,还会影响飞行速度。
“针对复合翼构型我们有过较长时间的研究,本着从商业化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样开发一款极具商业经济价值的eVTOL,而且成本最优又不影响eVTOL重量和飞行速度,我们最终决定采用了倾转旋翼构型。倾转旋翼构型可以最大限度上利用动力系统资源。”黄雍威说。
财联社记者看到,在E20演示上升模式(未起飞)时,机身的4个机翼朝上,机头的两组螺旋桨也同步运作;在进入到向前模式时阶段,将该4个机翼旋转至朝前,机头两组螺旋桨锁桨,减少阻力。
据黄雍威介绍,目前E20的主要成本为部分,但相比其他构型,倾转旋翼构型因动力系统的复用,所需的数量也会更少。该产品有6个电机,均采用赛峰电机,除此之外,飞机别的部分基本采用国产品牌。其中,动力电池来自孚能科技(688567.SH);起落架、航电系统与飞控均来自中航工业;机体结构来自安泰复材等。
“未来待国产电机产品发展进一步成熟,若能在电机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,E20的制造成本也有望在量产后成本的基础上逐步降低。”黄雍威说。
与此同时,E20不仅制造成本低,未来的经营成本也低。黄雍威称,未来E20产品远期eVTOL的航线元/公里/座。
对于存在不同的运营航线定价情况的原因,在黄雍威看来,这主要与eVTOL的单日飞行趟次有关。E20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320km/h,由于飞行速度快,在每天运营总时长10小时的条件下,每天可运营趟数可达到12.5次,而其他构型的运营趟数肯定不如倾转构型。这好比餐厅翻台率,翻台率越高越挣钱。同时,800V高压架构,充电速度快,也能更好地的提升运行效率。
时的科技E20的不同之处,还另有体现。从各家以复合翼、倾转旋翼构型为主的主机厂商产品来看,翼展多为15米左右,时的科技E20的翼展仅为12米。
“起降场的规模(含安全区),要达到翼展的1.5倍,E20的翼展仅12米,起降场占地面积是100多平方米。若eVTOL翼展越大,则需要的起降场面积更大。”黄雍威进一步表示,目前E20能无缝切入现有运营场景。更大翼展的机型商业化运营后,运营方则需要投入成本新建面积更大的停机坪。
至于未来在动力电池技术逐步发展后,主机厂也将面临 “飞得更远”还是“载更多人”的选择。
“我们一定会选择载更多人,现在为4座(不含1名飞行员),未来我们希望能逐步载6个人、8个人、12个人,实现真正的‘空中巴士’,在此基础上,单人单座次的票价也会得到逐步降低。”黄雍威认为,eVTOL能成为未来的空中载具,但无法替代任何交通工具,只是交通工具的补充。eVTOL能够解决近距离的跨江跨海等特殊地域的交通问题,同时目前国内高铁、飞机的便利性,也使得eVTOL并不是特别需要飞得更远。
下一篇: 国企矩阵_河北新闻网